1
资源简介

   惠东渔歌俗称“后船歌”,作为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惠州市传统文化的缩影。

据《惠东县志》记载,惠东渔民的远祖又称 “后船疍民”,宋代从福建、潮州一带迁入,分布于平海、范和、鹤咀等港湾,最早迁入时间为宋朝,后以明朝、清朝居多。县志另有记载: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平海渔村先民来到平海边,建起渔民村。解放前的渔民过着海上飘流的生活,生产单一,生活枯燥,他们常以歌自乐,以歌解忧。并逐渐衍变为具有独特的曲调、风格和表演形式的惠东渔歌。

解放前渔民的精神寄托有:一是祭拜妈祖,祈求平安,风调雨顺;二是清唱渔歌,以歌解忧,以歌自乐。渔民在婚丧、节庆、祭祀、回港避风或渔妇在家织网时必唱渔歌,抒发情感。

渔歌大多都是女人唱的,男人极少唱渔歌。一首渔歌可以是一段体,也可以是两段体或多段体,但曲式结构基本上是上、下句式二句体和四句式的四句体,四句体可以有一个重复句。

惠东渔歌是中国地域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但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资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