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长八月豆制作技艺
2013年4月被列入惠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秋长八月豆是花生的一种,因春季播种,农历八月收成,故称八月豆。秋长八月豆制作技艺是惠阳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也是我国珍贵的炒货技艺的重要范本之一。八月豆是当地的特色小吃,它承载着客家人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历史记忆。八月豆作为客家特有的食品,蕴含着浓郁的地方文化,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汗水,在客家人的心目中,拥有无法替代的历史意义、荣誉感和自豪感。
“秋长八月豆制作技艺”在官山村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惠阳县志》就有记载:“八月豆是惠阳县栽培历史悠久的农家产品”。
相传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游江南来到客家山村,在一名叫苏特凡老翁家借宿,老翁用自制的花生招待客人,乾隆皇帝尝后赞叹不已,亲笔书写“苏特凡客家咸酥花生”“香、酥、脆”等字赠予老翁。后来老翁方知借宿他家的是乾隆皇帝。从此,秋长八月豆流传至今,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也是馈赠佳友的土特产。
每年中秋节前夕,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把刚收成的花生炒制一部分,用来中秋家人团聚和招待亲友。八月豆从播种、收成到加工完成历时半年,全靠手工操作,是一个十分耗时和艰辛的过程,特别是收成的时候,它是靠人们用手一粒一粒从地里捡起。因此,人们对八月豆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香、酥、脆”等特点,更主要的是因为它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汗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制作技艺已渐渐退出市场,但秋长人民对八月豆的喜爱程度毫无减退,始终坚持把这项传统技艺保存下来,使得秋长八月豆远近闻名,成为秋长的特产之一。
文章来源: 惠阳区文化馆
原文链接: https://hy.hzswh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