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舞麒麟习俗
2013 年4 月被列入惠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麒麟历来被人们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兽,逢年过节或庆典盛会都少不了舞麒麟来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充分显示了民族艺术的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舞麒麟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主要乐器有鼓、锣、铮等,形成锣鼓喧天,排山倒海之势。鼓声强弱、快慢、急促与柔和,要根据不同套路,不同动作而定。惠阳区沙田东澳村舞麒麟已有100多年历史,1980年重组麒麟队,通过“沙田舞麒麟习俗”,将大量的民间手工艺制作、民间乐器的运用、音乐的创作、民间舞的动作与套路反映出来,并将其传承下来。
相传麒麟是中国3000多年前在民间流传的一种动物,与龙、凤、龟合称为“四灵”,而麒麟位居四灵之首。因为麒麟长相鹿身马足,牛尾圆蹄,头上长角,全身麟甲,俗称“四不像”。麒麟出现在太平盛世能给积累阴德,无子嗣的人送来儿子。传说圣人孔子的诞生,便与麒麟有关。过去,还流传这种说法:一些不孕妇女,如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祠堂或屋里转一圈,便可受孕生子,而《麒麟送子》的图像所代表的寓意,正是民间所求添丁的风俗由来。祠堂内的木雕《麒麟吐书》画像即代表祥瑞降临圣贤诞生的吉祥意义。
舞麒麟在我国历史悠久,从北方到南方,从城市到乡村,逢年过节及庆典盛世都可以见到欢快的舞麒麟活动,把老百姓的欢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麒麟在人们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意如。古代诗文中多有对舞麒麟的生动描写。现存舞麒麟分为南麒麟、北麒麟两大类,南麒麟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麒麟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由于麒麟体形制作材料和扎制方法不同,各地舞麒麟的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舞麒麟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通过在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麒麟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现麒麟的威猛与刚劲。
文章来源: 惠阳区文化馆
原文链接: https://hy.hzswh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