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古建筑、老街区,是城市活着的历史、可以触摸的记忆,不可割裂的根脉。惠州历史建筑和遗址众多,在当下推进乡村振兴中,要保护而且要把它传给子孙后代,要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和历史故事,保留乡村风貌和乡土气息,以此丰富和拓展惠州旅游内涵。”
4月24日,考古学家黄淼章作为省政府文史馆专家组成员,应邀来到惠州市文化惠民大讲堂,不仅分享了他参与广州著名的南越王墓考古发掘工作经历,而且还对历史文化保护、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丰富和拓展惠州旅游内涵谈了深深的体会。
黄淼章矢志考古,成探访南越王墓第一人。他首先分享1972年,一个轰动全国的考古发现——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给年仅18岁的黄淼章带来深远影响的情景,然后详细介绍了岭南的由来及岭南文化,对三大民系包括广府民系、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的当地特色和历史故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将岭南文化概括为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和平民性等几个特性。
黄淼章谈到,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一座城市的生命历程,维系城市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情感。惠州城内如中山纪念堂、仲恺纪念碑、望野亭、东征遗址、桥子头明代牌坊、文笔塔、明清城墙、鼎臣亭,梌山书院旧址、小东门古渡头。在史料中有明确记载的著名历史建筑,如隋代的“梌井”、宋代内城的墙基、文惠堂、野吏亭、合江楼;清代的忆雪楼、第一江山亭;民国的梅花精舍、梌山中学、抗战胜利纪念碑等等,如此密集分布如此之多的历史建筑和遗址,显现其在惠州历史版图中地位的独特和内涵的丰富,在当下学习贯彻党史学习教育中不仅要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在乡村振兴中更要保护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弘扬惠州特色文化,发展壮大和提升旅游业。
为更好地践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黄淼章认为,我市乡村振兴工作要与乡村风貌提升和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统筹谋划,进一步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保留当地乡村特色,深入挖掘客家人文历史资源,进一步讲好本地乡村文化故事,“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做好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名人故(旧)居、古驿道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整合各类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发展文化旅游、饮食住宿等第三产业,让游客来了惠州能“游一游、留一留、住一住”,搞活乡村经济,使之建设成为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