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热播,虽隔着电视荧屏,却仍然掀起了一场现代音乐爱好者的狂欢热。惠州也有属于自己本土的好声音。日前,我市男高音乐飞林将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唱响自己心中的歌,“总算能完成一桩多年的心愿了。”20年前,乐飞林调入惠州市歌舞剧团 (现惠州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20年间,他的歌声响遍了惠州的各个角落。日前,《惠州日报》记者走访了乐飞林,倾听他那悠扬旋律背后的故事。
惠州定居20年,常与客家人交流练习客家话
乐飞林眉眼弯弯,笑意相迎,与他站在舞台上歌唱是另一番模样。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他一身休闲装显得格外轻松。墙上四处张贴着各类工作事宜的提醒和细则,其中一处标记着“《岁月如歌》音乐会”倒计时和排练情况。时隔多年,他将再次站在舞台上用歌声演绎客家人的情怀。他说,这是他多年以来的一桩愿望。在江西长大的他,打算用普通话和客家话演绎《我是客家人》。“在惠州定居20多年,客家话已经练就得有些韵味了。”由于歌者的敏感,对每一个字、音准的把握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加之他常年与本地客家人交流、亲近,用客家话演唱歌曲已不成问题。但他坦言,还没法学会那股乡韵。
公益音乐会将近,乐飞林的工作量比平常增加了一倍。采访时,电话频繁,均是有关此次音乐会的事宜。对于这次音乐会他自信满满,“熟悉的旋律、怀旧的歌曲,让我回忆起了年少时。”
没上过专业院校,启蒙老师是一台收音机
从小就热爱音乐的乐飞林,谈到自己如何走上音乐之路时开玩笑说,自己唱歌是“野生”的。没上过专业院校,他最初的老师便是一台收音机。“我从小就对唱歌很痴迷,记得上高一那年,我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感觉那声音太好听了,就呆呆地趴在别人家墙边听了一上午,连上学都忘记了。”
乐飞林是一个怀旧的人,说起年少的回忆,他脸上不自觉洋溢着留恋和幸福。当时从家里到学校有4公里的路程,而那条乡间小路上支撑喇叭的电线杆让他至今难忘。现在唱起一些老歌时,那些画面便历历在目。“那时有个电台栏目叫 《每周一歌》,每周会放一首歌曲,我一定会准时地靠在电线杆上静静地等待收听。听一次两次,便会跟着唱了。”他笑着说。就这样,凭着热爱和不断地模仿,他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乐氏风格”。
乐飞林走上音乐之路,除了源于他对每一个音符的痴迷与热爱,还受父亲的影响。“我父亲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没人教过他什么乐器,但他会吹笛子、口琴,很多歌一听就会唱,在部队时还教大伙唱歌。”在谈论自己时,乐飞林显得很谦虚;而聊到父亲时,他脸上露出了一丝自豪的神情。
喜欢用歌声把那些岁月唱给人们听
若说40岁之前疯狂地在琢磨如何把歌唱好,那么,不惑之年的他领悟到 “真正的歌者是用心歌唱”。“歌唱家需要把一首歌的血和肉唱出来,才能打动听众。”乐飞林看重如何用心去诠释音乐的本质。
乐飞林坚信,真情流露是打动百姓的法宝之一。2006年,他代表当时的市歌舞剧团送戏下乡,在演唱一曲《母亲》时,一位七旬老妈妈从家里拿来一大束塑料花,穿过人群,将花送到乐飞林手中。“这件事让我深受感动。”乐飞林说,音乐带给他的喜悦远远不止这些,对怀旧歌曲的演唱,每每让他回忆起一个年代的流金岁月。从最早的样板戏,到民歌盛行,再到上世纪80年代流行曲靡靡之音闯入,每个年代歌曲的特点都令他记忆犹新。多年前音乐资源较为匮乏,不像现在随便在网上搜关键词就能找到一首自己想听的歌曲。后来,乐飞林为实现自己的第一个梦想出了一张专辑,13首带着怀旧、本土味的歌曲受到了我市一代人的喜爱。“我喜欢用歌声把那些岁月都唱给人们听。”乐飞林说。
走过半个世纪,他一路与音乐相依。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从江西调入惠州市歌舞剧团工作,代表惠州站在全国百家电视台歌唱大赛上,演唱《再见了,大别山》荣获特等奖。随后,他演唱的 《敢问路在何方》、《山歌唱出好兆头》频频获奖。2006年,他参加广东MTV邀请赛,一首演绎客家人情怀的 《我是客家人》荣获一等奖。2012年,他在武汉国际艺术家声乐比赛(民族组)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这20年来,他走遍惠州的山山水水,如今他创办了属于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带着对生活的体验,对音乐的琢磨,对人生的思考,乐飞林渐渐地让自己的歌声更有味道,更有感染力。
走过半个世纪,他一路与音乐相依。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从江西调入惠州市歌舞剧团工作,代表惠州站在全国百家电视台歌唱大赛上,演唱《再见了,大别山》荣获特等奖。随后,他演唱的 《敢问路在何方》、《山歌唱出好兆头》频频获奖。2006年,他参加广东MTV邀请赛,一首演绎客家人情怀的 《我是客家人》荣获一等奖。2012年,他在武汉国际艺术家声乐比赛(民族组)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这20年来,他走遍惠州的山山水水,如今他创办了属于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带着对生活的体验,对音乐的琢磨,对人生的思考,乐飞林渐渐地让自己的歌声更有味道,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