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每到这一天消费者们一面揣着愤懑不平,一面揣着期待好奇,等着315晚会上的猛料。但有一种假——“伪名言”,虽然它不会像假货、水货那样伤及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但我们也不妨多一点较真。在伪名言中“出镜率”极高的作者包括鲁迅、张爱玲、金庸、村上春树等,以至于鲁迅头像配上一句“这个我真没有说过”,都成了一个网络名梗。小编“馆馆”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伪名言。
如果你在情书中,写下这句话,又十分顺手的写上泰戈尔,那么你本次的爱情列车有可能就要到达终点了。
因为,这句情话实际出自张小娴的作品《荷包里的单人床》。原文是:“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句话遍布网络每一个角落,曾经的你是否也假装高深的说出过,但你可能并不知道,他的原作者并不是仓央嘉措。
因为这首《见与不见》实际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出自其2007年创作的作品集《疑似风月》。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很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也确实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且道理也是对的,换成中国版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莎士比亚确实没有说过这句话。
总的来说,这句英谚无论是在《莎士比亚全集》还是恩格斯的《致斐迪南·拉萨尔》里都是查无此句。
教授陈昌春在对这句话进行研究辨析的时候,认为这句话的源头可能就在中国,并将其视为「中国人制造之山寨版英谚」。
这句话的后面一般备注的是「伏尔泰」,但却不是伏尔泰说的,而是出自英国女作家伊夫林·比阿特丽斯·霍尔的《伏尔泰的朋友们》。
这段很有网感的话,流传极广,确实是文艺的好句,而当你每次见到这句的时候,几乎都会在后面的小尾巴里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这样的引用标注。
实际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不管在哪部作品里都没写过这段话,真正的出处来自小说作者猫腻的《择天记》,不过原句又有点点不同,猫腻的原文是:
“他是个十六岁的少年,真正的少年,看着春风不喜,看着秋风不悲,看着冬雪不叹,看着夏蝉不烦,他看着喜欢的才喜,看着厌憎的便烦,看着不公平的便叹,看到夕阳下的壮烈背影才会悲。”
所以「少年就是少年」是从猫腻小说里摘抄出去的,但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偏差,应该是网友在摘抄分享的时候或改或添,最后成就了这么一段‘经典’。
犀利的语言,似乎真的像老鲁的风格,但借用真鲁迅语录呐喊一句:“我实在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
面对这些莫须有的“鲁迅语录”,鲁迅早已在《名人与名言》一文中调侃:“名人的流毒,在中国却较为利害……这病根至今还没有除,一成名人,便有‘满天飞’之概。我想,自此以后,我们是应该将‘名人的话’和‘名言’分开来的,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
像这样误传的‘挂牌’名句实在太多了,“馆馆”认为是非常有必要溯源的,当然是要订正完整,该属于谁就属于谁,不知道也不能瞎按作者,不然就像鲁迅先生一样,简直承受了太多。
但是,不管名言是不是真的出自名人之口,有些名言所蕴含的道理都是真的有力量,能广泛传播为人所接受,其本身或多或少也自有其熠熠发光之处。
备注:文中部分观点摘自百度搜索,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