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府志(清光绪188年版)记载:青龙潭塔约在清代嘉庆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塔的基地坐落在平山镇青云管理区的村道上周围种植青竹与荔枝林,附近并开辟大块的菜园地,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1796-1820年),青龙潭塔兴建此塔,缘于上游水口的多祝镇某些商人为了保守住财产,祈求财运鸿达、经风水先生的精心勘测而修建于此。西枝江水流从上而下,经水口转一个大湾流经于此处。塔的位置正面对着水口,两者之间约相距三公里左右,当时由热心公益的商人出资,戴氏家族奉出士地,合作兴建一座塔,沿江圩镇亦有热心此道者,尽力捐资,民间社会各阶层同人亦群起支持。形成一股热潮。

       青龙潭塔,平面六角形,五层、单檐无平座。壁内折上式赞尖顶、葫芦刹、总高27米左右。正门面向北遍东480°,以花岗条石砌筑门框,上下槛,门额刻“青龙阁”三字,门前置七级石阶。塔身以青砖砌就,由下至上石各层面约阔略收窄,内置木梯,内壁设龛,以三合土夯打而成。外表抹刷一层灰沙,厚约2厘米。每层出短檐;塔顶铺盖灰砂浆裹垄瓦面、勾头、滴水饰边。勾头滴水红陶末施轴。勾头外饰花纹,中间阳文寿字左右为金玉小字,滴水外饰几何纹与花卉,正中饰阳文寿字,塔刹以砖座和铁铸的覆体,葫芦顶组成,铁是当时比较贵重的金属,以此物体装饰最高处的塔刹完全吻合,各层正面设置四方形石窗,其余各面装饰通透葫芦形石物体,该塔还设置地下宫。此外,村长老们对基座、层数稍有异议:①对于基座大部分认为直壁,夯土而筑,小部分人则以为基层地面压面石,外壁装饰花岗岩条石。②对于塔高层数,多数人以为五层为宜,少数人以为七层。

       青龙潭塔座西向东北,按宋代“文王八卦图”属于民卦,象征山“易艮曰”良址也。抑止之意,由此再揣度营造者的用意和愿望。无非是以塔象征山,试图减缓或抑制江水的流速,它无意和愿望无疑是一座风水塔。我省自元代末初罗端倪,明代发展至鼎盛时代,并且成为佛塔演变成风水塔的一道分水岭。而后直接影响和制约古塔的发展和趋向,现存清塔,绝大多数为风水塔青龙塔就是其中一座。

       青龙潭塔只存碑墙和廊房,捐款芳名牌, 1958年大跃进、炼钢铁时,村民在青龙潭塔西北面即隔江那面,过多撬取专砖以献炼钢炉用,造成结构性的破坏,致使该塔在遇上一次暴风雨的侵袭,折内反向倒入江中。

       青龙潭塔座西向东北,按宋代“文王八卦图”属于艮卦,象征山“易艮曰”艮址也。抑止之意,由此再揣度营造者的用意和愿望。无非是以塔象征山,试图减缓或抑制江水的流速,它无意和愿望无疑是一座风水塔。我省自元代末初罗端倪,明代发展至鼎盛时代,并且成为佛塔演变成风水塔的一道分水岭。而后直接影响和制约古塔的发展和趋向,现存清塔,绝大多数为风水塔青龙塔就是其中一座。

       风水塔兴建的原因和用途:①祈求文风的兴盛,三元及第,光宗耀祖。②为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欲补地脉或补气卑地薄,水口虚空或山脉气势不足、灵气不属③镇灾辟邪、驱魔逐鬼④地球与航标地域象征,以纪念生育、财运等,从青龙塔不同称呼看,它具有①②和④,主要④的财运,多发财、守护财,导航地域,标志杜绝水上事故的发生。从建塔主要材料看,具有采用青砖、石、铁、夯土等民间流传很久的传统和工艺,具有因地制宜、就地选材的特点,从选塔的倡议者看,与本地人在本地修建的做法不同,出巨资者是在几公里以外的外乡商人,本地人只出地名作共建的特点是比较少见的一种现象,说明营造者十分专诚的心理和高度重视风水塔的作用。

       青龙谭塔修复设计结合岭南地区清代风水塔的特点探索堪舆风水术的巨大影响力,如何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仗仰、行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据村长的回忆,西枝江曾是非常繁忙的一条航道,来往船只往来不息,而青龙潭塔河段湾多水急,险象横生,偶有船断人亡惨剧发生,自建塔后,由于导航和地域标志的作用,事故大为减少,航运得以日益发展,有力地促进两岸的经济发展,乾、嘉年代是西枝江航道的黄金岁月,塔建成后,不仅河道畅通平安。而文运、财运也显而易见,对世道人显然起到精神激励和向善行为的引导。

       省委提出把广东建成一个文化大省后,惠东县平山镇党委都积极行动,响应号召,县文化局更礼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前来勘查,局长更带头深入县内一批久享盛誉的文物景点,摸清这些文化景点的年代、特色、上报县、市、省委及有关部门争取支持和重视,并赶快出具红头文件,文曰:文物是国家人民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和重点保护资源,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进一步促进和加强我县文物保护工作,推进我县旅游业战略,根据中央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三条第四款的规定,我局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将我县近年来新发现的增光镇田坑域第12次较为有价值的文物,公布为我县第一批文物保护点。

       被列为文物、景点受到国家的保护,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破坏和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拆迁,违法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各有关镇村、社区要切实支持管理和利用工作,发现有毁损文物行为,要及时制止,并向公安机关报告。

       文化遗产(文物景点)是凝聚人心,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以主动姿态加入国际文化的竞争,以自信和实力迎接挑战,挺起脊梁走向世界,弘扬保护先进的文化遗产抓紧机遇,造福子孙后代,创造社会经济效益提升城市形象,彰显文化特色和美化整体环境,守住历史的根基,加以发扬光大。

 

——本文刊登于《惠东文艺》2011(总第72期)《青龙潭塔的变迁及其新建》(第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