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初六刚过,小伙伴们知道在惠州,六月初六有啥习俗吗?不知道了吧!来,让非遗小编告诉你!
热在三伏,夏至节后,恰逢小暑大暑节气,气温升高,有时高达40℃左右,已超过人和动物的体温。汉代刘熙①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进入数伏,以农历六月初六为中心,有一句老话叫"六月六 打个泡子 长块肉"意思就是这一天洗晒,让人好处多多;民间有很多民俗:洗浴、晒物、晒书、看谷秀等。农历六月初六,民间称为"洗晒节"。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当年一般百姓家没有洗浴设备,但人们也很讲清洁卫生,习惯在每个节日或节气时,都要进行沐浴洁身,信佛者尤其要以洁净之躯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诚。
每当六月六,如果恰逢晴天,皇宫内的全部銮驾都要陈列出来暴晒;皇史、宫内的档案、实录、御制文集等,也要摆在庭院中通风晾晒。当年这一天也有"晾经节"之称。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城市和农村的百姓则都会在这几天晒衣服、被褥。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清代的居民,都在六月初六日那天翻箱倒柜,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晒。因此,有的地叫"晒衣节"或"晒伏"。在我们大惠州汝湖、水口等地,不仅同样流传着这样的“洗晒”习俗;而且老百姓会在这一天蒸水粄吃。
有人问水粄是什么???
让大妈告诉你,水粄是一种很好吃的美食……
水粄有咸的,有甜的两种,按照个人的喜好试着自己蒸吧!!!
第一步,用粘米粉调成米浆,有条件的直接用粘米磨成米浆;
第二步,按照个人口味的喜好,在米浆里加入肉丁、腐竹丁、葱头、葱花、盐等,又或者加入红糖,调和;
第三步,准备好笼屉和餐盘
第四步,用碗装调和好的米浆倒在餐盘里,盖上盖蒸,等米浆熟后再倒入一碗调和好的米浆,最少倒入五次,有的地方会蒸七次,所以水粄又被叫做五层粄或七层粄。
怎样,学会了吗???
注:①刘熙:或称刘熹,字成国,北海(今山东昌乐)人,官至南安太守。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