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来记录人世间的一些重大事项、重要事情,也许是较为直接和最有效果的。伟人一句“人民万岁”、“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至今仍是那么激动人心!

       每年在经过360多天以后,春节都将如期而至,整个中华大地也都将沉浸在欢乐、祥和、喜庆的氛围之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自从我开始能听懂、看懂一些人情世故,山区农村里过春节留在我脑海里的,总是年前半夜来自碓间下的舂米声。那时,由于家乡没有通电,加工粮食尤其是准备过年的粄类食品都要通过设在碓间的碓等来完成。每年踏入“年架”,左邻右舍的叔婆、阿婶,都会将浸泡过的大米沥干水分,到碓间下排队踏粉,为蒸一笼大甜粄作准备。于是,便从碓间下日夜不停地传出的踏碓声,它是那样的悦耳、激越,让人感到年就要来了。

       年三十晚的“开门炮”声音自是很难让人忘怀的,这除旧迎新的喜炮,从起初的几排“散炮”,到往后的几捆;从起初的手拿着点上火丢着打,到在竹竿上固定着、连着来打;声音从短暂、急促,到后来的连续、起伏;从花费几元到几十元,再到几百元上千元,折射出村民经济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舞狮的声音主要来自舞者的呐喊声和伴随的锣、鼓等打击乐器的声音,虽音色单调,但富于节奏。在经济困难年代,春节期间,民间狮队会四出活动,名曰“闹新年”,实则借机收点红包,讨点利是,这是无须忌讳、回避的。到出了“年架”,五华、兴宁一带的货郎又来到山村了,那拨浪小鼓发出的咚咚叫卖声,是小孩子们盼望已久的声音,鸡肾衣换麦芽糖的小小交易,把年味拉得更长、更远。当然,这些都是老话、旧话。

       进入电视、电脑、互联网、汽车乃至小康社会,来自春节的声音自然不尽相同了。每年除夕的“春晚”,尤其是午夜的演员们集体大呼“倒计时”、零点钟声的敲响、、结束节目“难忘今宵”,一连串经典的声音接踵而来。自1983年的首场“春晚”到现在,在国人的脑海里无不刻下深深的印记,留下了多少的“难忘今宵”。还有那“指尖经济”,从手机短信到微信拜年,铺天盖地,每年都在为相关运营商带来丰厚的利润,那可是海量的数字啊!而制发和接收、回复拜年短信,已经成为百姓过年的基本内容,这阵势、这速度乃是当年书信中的“见字(信)如面”的千百万倍,更不是香港人形容效率的“分分钟”而是“秒秒钟”!

       说到春节的声音,不应该遗落的还有那声声口头祝福。这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富足以后的文雅?还是创建文明城市润物无声的成果?抑或是人们心底里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使然?春节前后,无论是机关单位还是街头市井;无论是亲友之间还是投墟问路,人们逢人开口一句便是新年好!这当中的文明、友善、素质,这普遍性、自觉性,应当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与人为善的文化遗传、是国泰民安之后老百姓的日子闲适,是小康社会的基本社会现象,我们何不为之欢呼、击掌!

       写到这里,想起我刚来到平山过第一个春节。时住在县政府后院,相邻的小巷叫南门巷,一群穿花衣裳、喇叭裤,半敞胸,长头发的青年人,手拿卡带式录放机,飘出的是不知哪个歌星唱的“财神到”、“恭喜恭喜新年发大财”的歌曲,一串轻快的脚步、一幅青春的图画,让我记忆犹新。类似的声音也出现在当时的平山人民路、街尾井、解放路一带,春节前用“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来形容这里的热闹一点都不过分。商场门前的大音箱播放的新年歌、港台歌所营造的过年气氛是那么的热烈。

       其实,说到春节,谈到声音,我们还是要好好地了解一下烟花。百度词条上解释说,烟花是以火药为原料,用于产生声、光、色的娱乐用品,常用于盛大的典礼和表演活动。“年芳被禁籞,烟花绕层曲。”“雨晴云敛,烟花澹荡,遥山凝碧。驱车问征路,赏春风南陌。”“十见寒塘路,烟花一半醒。”这分别是南朝梁沉约、宋朝张世南、清朝魏宪的诗句。当然,这里描写的不是我在这里要说的用火药制作的烟花,而是写景状物、对山川气象的描写。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是此类诗作的极致了。史上真正记叙烟花的文章《后武林旧事》这样写道:“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共请两殿往浙江观潮……管军命于江面分布五阵,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只。”记叙了当时宋孝宗观海潮、放烟火的情景。烟花爆竹在民间有其独特的历史沉淀、悠久的传统工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心理慰藉功能。至清代以来,我国燃放烟花的情况日益普遍。浙江师大陈华文教授曾说:“烟花爆竹不仅是年味的象征,更是传统故事里驱赶年兽、祛病驱邪的精神寄托。”春节期间惠东城乡满天绚烂的烟花、满耳的烟花在空中炸响的声音、满地的红色纸屑,这年味,这中国红,寄托和宣泄的人文情怀,最是值得好好记录的。

       音乐有净化心灵、调解情感等功能,而具体到其他声音呢?特别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特定人群中,不同的声音,它所反映、折射、表达的意境、物象,显然是一个时代、一群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精神和物质世界的真实写照。吉祥、友善、美好、悦耳、祝福的声音永远都是我们应当追求的。

       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春之声圆舞曲》,描绘的是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我们耳熟能详的《春节序曲》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指挥家李焕之创作的管弦乐作品,表现的是我国人民在传统的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我想,要在深层次理解、感受我国人民过春节的声音,听一听这两首名曲,或许会获得更多的感受。

2024年2月21日

一稿于涵庐    

 

编辑:庄证毅   

审核:杨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