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洪荒的洞穴时代,人们不仅通过征服自然获取生活资料,而且还会发明一些简单的游戏自娱自乐。可见人的本能总会趋利避害,追求积极向上的东西。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无论身在何处,人都可以主动积极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以期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他和妻子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捕,蹲了三年大狱。那段常人眼里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中,却乐观中透着智慧,豁达中透着欣慰。

     因为身份特殊,他被不断地转狱。看到很多含冤入狱的犯人或自杀,或失去理智,他开始思考,自己应该怎样生存下来,而且,尽可能活得舒服些

     天生不安分的他,组织犯人去偷胡萝卜和土豆,借以改善伙食。他学识渊博,性格豁达,又乐于助人,很快赢得犯人们的拥戴。

     他绞尽脑汁的了解周围犯人的特殊才能和智慧尽量从他们的背景、经历中吸收知识。比如,在油漆里掺新鲜猪血,加一些温水,刷在水泥墙上,就不容易掉下来;比如,用砖头摩擦掉下来的灰,调制油漆,黏度会很高……

     他凭借丰富的知识,渐渐获得狱警的信任,得到一个外出刷标语的机会,借此帮助狱友争取到了更多东西。比如,在当时稀有的纸,铅笔、橡皮、尺子等。用不完的猪血居然成了狱友打牙祭的美味,偷偷留下的小火炉,使腊月里的监狱有了暖意,还有限额的盐……

     在一次集体劳动中,他告诉监狱管理人员,腌制青椒要想快而入味,可以用带四根针的竹筷子扎青椒。因此他争取到了珍贵的针,这意味着他和狱友们再也不用费尽心思,用硬铁丝磨针缝补破烂的衣服了。他还知道怎样用最少时间精力孵小鸡,并迅速分辨小鸡的雌雄;他辅导监狱长学马克思著作,令监狱长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与日俱增的知识和技能,使他能在监狱里自告奋勇完成各种任务。出狱后,他对重建自己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后来的岁月里,人们为他一生的曲折和不幸感到不平,但他却认为,任何看似绝境的黑暗罅隙,都缝合着生命的奇迹,熬过去的苦难,可以成为照亮生命的光!

     他出生名门,祖父是辅仁大学的创始人,父亲是辅仁大学著名教授。文革时期,他任文化部副部长,叱咤风云。他是英若诚。

     我们在这个世界奔波忙碌,种种磨难挫折,让我们身心俱疲,甚至看不到前进的方向。英若诚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欢喜会在随着笑脸洋溢;你对它哭,悲哀就会如漫天黄沙,在你的世界里铺天盖地。

     我们只需对世界饱含深情。有一束光,一直在我们心里。不用去追问生命的意义,过好每一天,本身就极富意义。世界就像一个回音壁,早晚会把风雨后的彩虹,回报给无论何时何地,都对它一往情深的你。

 编辑:庄证毅审核:杨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