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盛宴•惠声惠色”经典电影赏析活动(第五十期)放映影片《狙击手》,该片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冷枪冷炮”运动中神枪手群体事迹改编。

 

       1952年冬至1953年初,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在朝鲜战场形成僵持,双方发起了低强度的密集狙击战,史称“冷枪冷炮运动”。电影讲述的是抗美援朝后期,以“冷枪冷炮”为主的战略思想作为背景,少了前期的很多狂轰滥炸的激烈场面,更多的是小范围小规模的遭遇战和狙击战。班长刘文武带领狙击五班战士们去执行任务,将生死未卜的侦察兵亮亮从雪地里带回,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实则危机四伏困难重重,敌人以亮亮为诱饵,在附近设下了埋伏,充满了未知与考验。

 

观影有话讲

谭女士:

两个狙击手合而为一,五班精神永不死去。集体由个人组成,个人因集体而长存。当主旋律片终于学会调整焦距,讲好一个故事,收敛多线叙事、囊括群像的野心,不走廉价煽情的捷径,大故事里真实的“人”的形象才终于能放大、立稳。

吴女士:

这是我看过的主旋律电影里,最像电影而不是献礼片,展现了一部电影的本质还是“讲好一个故事”。

赖女士:

白雪和鲜血视觉反差强烈,在那个艰苦年代的前辈们,用自己的身躯替我们负重前行!铭记苦难珍惜美好,“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为了带你回家的诺言”!

 

幕后花絮:

     -《狙击手》是张艺谋张末父女首度联合执导的电影 。

     -演员程泓鑫因长期在零下30度的环境下拍摄,耳朵长出严重冻疮,程泓鑫头戴毛绒帽,但因为天气太冷,他的耳朵还是被冻得通红,并且肿胀严重,耳后的冻疮都已经破裂出水,但程泓鑫坚持先把这场戏拍完。

     -张艺谋透露张译在拍这部电影一分钱都不要,零片酬出演 。

     -片中张艺谋琢磨出了武器装备落后的志愿军战士用勺子来窥探敌方的创意,灵感来源于道路拐弯处设立的凸透镜。

     -片中涉及大篇幅美军戏份,剧组原先打算到好莱坞找一个经纪公司,请一些比较知名的演员来国内拍摄,但是后来遇到疫情,这种操作基本不可能实现,只能在国内找一些从事影视工作的外国人,从演过主角、配角甚至群演的几百人中,最终筛选出几位主要角色。

     -张艺谋导演就想找一位既能懂电影,又非常了解好莱坞,和演员在语言沟通上比较顺畅的导演,来协助他拍摄美军部分的戏,最后就找到了张末导演。

     -在最初写剧本时,片中美军角色的名字是陈宇随便起的,比如杰克、汤姆,张末导演进组之后,对于美军角色的名字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调整。

 

剧本创作:

     -《狙击手》是陈宇作为编剧和导演张艺谋的第三次合作,第一次合作是《坚如磐石》,第二次合作是一个正在筹备的项目,该项目做到一半时,陈宇接到张艺谋的电话,说把手头正在做的剧本放一下,先做一个抗美援朝的电影,就有了第三次的合作《狙击手》。

     -在做前期功课时,陈宇发现,实际上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狙击手”这个概念还并不成熟,当时是叫“冷枪手”,还没有一个成型的狙击战术,也没有一套作战术语,都是一些土话,以及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朴素经验,陈宇要结合这种特殊题材找到它的特点。

     -陈宇还专门研究过,美国那时候枪法很准的人,都来自一些固定的地方,最多是来自落基山脉的那几个州,因为这些人经常上山打猎,枪法非常准,成为后来狙击手的重要兵源。

 

关于“视听盛宴 ·惠声惠色”活动:

       电影艺术鉴赏是人们在观看电影时所产生的复杂而微妙的精神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作品通过真实可感的艺术形式引起观众丰富的内心感受与体验,使观众理解影片的思想内涵,获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看电影也是一种社交活动,我们可以与朋友、家人或同事一起分享电影的快乐和感受,也可以通过电影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兴趣和价值观,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感。

       惠城区文化馆视听室是提供电影赏析、音乐欣赏的个性化功能室。该功能室注重声学设计,配备高清投影、环绕音响和舒适的座椅,采用杜比音效技术,提供丰富、清晰且撼人心魄的音效。该技术可进一步增强娱乐的感染力,借助 7.1 声道的环绕声音效,实现为电影提升充满活力的听感体验,从而满足观影的舒适度,打造专业级别的观影效果。

       “视听盛宴·惠声惠色”是基于惠城区文化馆视听室打造的电影赏析交流活动品牌,是为电影爱好者提供观影交流、分享感受的平台。惠城区文化馆将定期在视听室举办各类主题的经典电影赏析交流会,由讲解人从编剧、导演、演员、拍摄技术、音效等电影因素入手,深入分析电影及导演的风格特色和艺术魅力;观影结束可畅谈、交流观影体验和观影感受。通过活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传递主流价值,品味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