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农历正月十八,龙门县永汉镇官田王屋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醒狮起舞,古韵十足的祠堂里聚满人潮,除了王屋本村村民,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家汇聚一堂,只为一睹龙门非遗“做棚”的精彩。
“做棚”是流行于龙门县龙华、永汉、麻榨等龙门县各乡镇的春节民间习俗,通常在春节期间(正月初二至正月底),选一个最佳日子举办“棚日”,准备丰盛的菜肴、美酒,邀请亲戚朋友一起前来庆贺,并邀请外地戏班前来助兴,是整个春节最热闹的一天。
做棚当天上午,村里人到村口接来醒狮,一路鞭炮锣鼓伴着醒狮队伍进入村里,大家首先走进祠堂,叩拜采青后,还要到祠堂的厨房、祖宗牌坊面前进行叩拜,寓意一年顺景,五谷丰登。
当地村民和来自各地的村民亲朋及游客,也紧跟着醒狮纷纷到祠堂观礼。
晌午时分,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大家汇聚到祠堂门口,等待备受大家期盼的“抢炮头”环节到来。按照以往传统习俗,每年村里会选两条母猪来当“炮头”,凡是抢到“炮头”的村民就要把母猪带回自家里养大,待生出小猪仔,就参加下年做棚“抢头炮”活动,这样代代相传。
“抢炮头”又称“抢猪仔”,就是将绑着“彩礼”的冲天炮点燃后射向天空,随即落下。人们乘机争抢有标识的炮头。据说谁家抢到炮头,寓意全年顺利、好运、平安、发财。
“抢炮头”活动开始后,点炮人手拿着沙罐分别插上裹着利市封的冲天炮,准备点燃放炮。“抢炮头”的“主力”都是身强力壮的男子,他们三三两两地分散在炮头可能会降落的位置,一边谈笑,一边密切关注着炮头降落的方向。
现场人人喜笑颜开,一句“抢炮头现在开始”让祠堂前近千人紧张的心情变得非常兴奋。“啾——嘣”随着冲天炮爽快地飞天随即炸开一团白烟,底下的人群一片欢腾。
“做棚”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春节的一种延伸方式,是龙门传统的民间习俗,极具地方特色。随着活动顺利开展,大家对今年的生活、生产充满了信心,希望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越来越红火。
文章来源: 惠州市龙门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