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盛宴•惠声惠色”经典电影赏析活动(第六十七期)放映影片《波斯语课》,该片改编自沃夫冈·柯尔海斯受到真实事件启发所著的短篇小说,讲述了年轻的比利时犹太人吉尔斯为求活命,假冒波斯人为集中营的军官科赫教授波斯语,二人之间产生不同寻常的友谊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42年法国的过渡营,大批犹太人被羁押在此,等候运往波兰的集中营。一个比利时犹太人在逃亡瑞士的路上被抓,却因为一本路上偶得的波斯语书逃过一劫:营地有位上尉需要一位波斯语老师,他就这样冒充起了波斯人,一边帮厨劳役,一边造词教学。以集中营为背景,以假语言为纽带,一个温和的军官,一个绝望的囚犯,开始了一场猫鼠游戏。对波斯语一窍不通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只能每天心惊胆战地编造“波斯语”单词求生。科赫对吉尔斯的袒护,引起另一位党卫军警卫对吉尔斯的怀疑,在七百多天的集中营生活里,吉尔斯每一天都与死亡擦肩,他不知道这门只有两个人知道的语言,究竟能帮自己隐瞒多久。

 

观影有话讲:

视听盛宴·惠声惠色经典电影赏析

吴女士:

      这部影片有几个印象很深的点,纳粹军官是gay,强迫症,发型,写诗,加上他说他哥哥在德黑兰这件事档案里对不上,他说他哥哥是逃到德黑兰的,二战期间纳粹既迫害犹太人也迫害同性恋者,很可能军官的恋人因为他是同性恋却入党这件事跟他决裂,又为了逃难去了德黑兰。军官谈论爱情也有一种暗示。军官有口吃,跟犹太人学波斯语的时候就没有了,最后被抓到又恢复口吃了,说明自信崩塌了。这个军官自己本身也是军队的边缘化人物,他的确有善良和单纯的地方,但是对于这对的关系我五味杂陈,在军官狂奔去找逃走的犹太人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感动哭还是冷笑。军官这个角色写得太漂亮了,故事的寓意也非常震撼。画面配乐都很适合大银幕观看。

赖先生:

       军官从始至终没看过一眼姓名簿,假使他曾尊重过这些生命他就可以发现端倪。他用无名之辈的名字念一首和平诗,把信任给了一个假波斯人,以为走到希望的时候,说着波斯人听不懂的话世界崩塌。他给我的震撼远远大于男主。只有两个人能懂的语言,他学了几年,在最后一刻,受害者的姓名救不了他。而幸存者带给世人受难者之名。


幕后 · 花絮

为拍摄该片,导演瓦迪姆·佩尔曼与一位俄罗斯语言学家合作,发明了电影中的假波斯语版本,并编写了一本语法书和一本600字的词典。


幕后 · 制作

       导演瓦迪姆·佩尔曼之所以被这个项目吸引,是因为他自己的犹太血统。他觉得大屠杀的主题“需要以某种方式触及,然后放手”。大多数电影把纳粹描绘成机器人,但是他想超越这一点,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纳粹形象,一个像其他人一样感受嫉妒、恐惧和爱的人,并通过这个人物说明大屠杀并非某个特定政治或历史时刻的产物,而是可以在任何国家、任何时间发生的 。

      该片的主演之一拉斯·艾丁格认为由非德国出身的瓦迪姆·佩尔曼来执导这样一部电影,会比德国人做得更好,因为有些德国人害怕面对历史。他之所以选择出演该片,也是因为在他的成长环境中,很多坚持认为大屠杀是过去的事情,与他们这代人没有任何关系,不必为那些事感到内疚。而身为德国人,那种想法让他感觉受到伤害,在他看来,出演该片是一种治疗创伤的方式,特别是在历史有可能重演的时候 。

 

视听盛宴•惠声惠色{ 经典电影赏析 }

       电影艺术鉴赏是人们在观看电影时所产生的复杂而微妙的精神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作品通过真实可感的艺术形式引起观众丰富的内心感受与体验,使观众理解影片的思想内涵,获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看电影也是一种社交活动,我们可以与朋友、家人或同事一起分享电影的快乐和感受,也可以通过电影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兴趣和价值观,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感。

      惠城区文化馆视听室是提供电影赏析、音乐欣赏的个性化功能室。该功能室注重声学设计,配备高清投影、环绕音响和舒适的座椅,采用杜比音效技术,提供丰富、清晰且撼人心魄的音效。该技术可进一步增强娱乐的感染力,借助 7.1 声道的环绕声音效,实现为电影提升充满活力的听感体验,从而满足观影的舒适度,打造专业级别的观影效果。

       是基于惠城区文化馆视听室打造的电影赏析交流活动品牌,是为电影爱好者提供观影交流、分享感受的平台。惠城区文化馆将定期在视听室举办各类主题的经典电影赏析交流会,由讲解人从编剧、导演、演员、拍摄技术、音效等电影因素入手,深入分析电影及导演的风格特色和艺术魅力;观影结束可畅谈、交流观影体验和观影感受。通过活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传递主流价值,品味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