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青草绿,梨花风起清明时。四月的脚步踏着暖暖的春风款款而至,为了让辖区居民重温清明习俗,增强文化底蕴,4月2日下午,江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江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惠城区文化馆江北街道分馆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忆清明 承传统”活动。
活动回顾
“清明节是哪一天?”“清明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活动伊始,主讲老师——惠州好人宣讲队成员、小伙伴公益志愿者郭竹松提出的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原来清明节的具体日期是根据太阳黄经的位置而定,通常在每年的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作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二十四节气”整体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后,大家一起学习清明的起源、习俗。“我们客家人在清明节前后要吃艾粄。”“我们北方有滚鸡蛋的习俗。”“我们那里有踏青、放风筝的习俗”……大家纷纷讲述自己家乡的习俗。
情到深处之时,现场响起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诗朗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活动结束前,大家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中国近代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让所有人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伟大精神。
此次活动,让居民了解了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深远的历史文化,大家在传承传统习俗的同时,也在追思先辈、传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