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芦洲镇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的“惠聚美好 趣享童年 党群活动助成长”主题活动成为孩子们的“快乐充电站”。从口才表达、绘画创作到非遗竹编、篮球运动等公益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习与体验中收获知识、锻炼能力。 

       【口才课:解锁表达力,自信展风采】

       芦花公益口才课课程融合基础训练与相声、快板、演讲、朗诵等形式,从发音训练与口部操起步,通过模拟“班长竞选”让孩子们大胆表达,逐步引导孩子们自信地开口阐述想法。在“大与小”主题相声中,孩子们围绕生活场景巧妙对话,借助搭档思维,培养协作意识。

       快板《我爱芦洲好家乡》表演以自然语气和灵动表情赢得满堂彩。继去年《芦花英雄》舞台剧,今年口才班还推出了朗诵篇目《我们记得您——致敬芦花英雄》,纪念芦洲英勇的革命战士。

 

       【绘画课:以笔为媒,手绘安全与家乡美食】

       绘画课以绘本创作为特色,穿插“防溺水”“芦洲美食”特别主题。孩子们发挥想象创作绘本,还将画作制成活动纸片人和徽章。防溺水主题绘画课上,孩子们用鲜明色彩勾勒警示场景,让安全知识融入画面,在创作中传递安全意识。

       肌理拼接画中,他们化身“材料魔法师”,通过剪、贴、叠等手法,让不同色彩的元素在画纸上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展现出芦洲特色美食的诱人模样——刚剥叶的灰水粽、鲜甜的荔枝和龙眼、香味扑鼻的玄脂米饭和酿豆腐,一笔一画间尽显对家乡味道的热爱。 

       

       【竹编课:指尖经纬,传承千年技艺】

       非遗竹编课特邀芦洲镇竹编手艺人蔡师傅授课。蔡师傅详解竹编“一挑一压”的经纬之道,从基础“起底”教起,指导大家处理竹篾、固定框架。参加活动的小悦小朋友说:“家里妈妈用竹编篮子装水果,奶奶用竹编筐晒秋日干货,我喜欢竹编课”。粗糙却童真的扇子、纹理秀气的箩筐、灵动的小龙舟与灯笼等作品逐一诞生,让大家感受到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新可能。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此次公益课主要是为了普及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认识非遗,进而喜爱非遗。竹编玩具,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微小载体。我们希望借竹编这一形式,将一个个竹编造型,与民俗故事、非遗记忆连接起来。 

       孩子们在把玩竹编龙舟时,能了解端午的意义;摆弄竹编灯笼时,能感受古典的审美。以这种趣味性的方式为桥梁,让传统文化的微小光芒,在孩子们心里悄悄点亮。让竹编这项传统技艺走进日常生活,让更多人成为非遗的见证者和传承人。 

 

       【篮球课:挥洒汗水,球场成长显活力】

       篮球公益培训班训练中,孩子们从拍球、运球等基础学起,通过绕雪糕筒运球和绳梯训练提升球感与灵活度。从固定位置投篮开始,掌握基本动作,再进行行进间运球上篮,在投篮练习中掌握屈膝发力、手腕推送技巧。攻防演练时的小组对抗赛更是点燃热情。

       课程以鼓励式教学激发斗志,让孩子们在汗水与跳跃中学会坚持与尊重,收获成长与热爱。 

       芦花公益培训班第二期圆满结课,累计超过500人次参与,系列公益课程充分发挥芦洲镇“家门口”党群服务阵地作用,解决群众“看护难”急难愁盼问题。在整个暑期公益课程里,融入防溺水教育内容,全方位引导并助力青少年安全、快乐地度过假期。孩子们投身丰富多元的体验活动,既拓宽视野,又让假期充实且富有意义。

       接下来,芦洲镇将持续优化“芦花”暑假公益课程,丰富课程内容、优化形式,更贴心地满足群众需求,让芦花暑期公益课程成为滋养芦洲青少年成长的肥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