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帧修复的画面,都是对历史的深情致敬。

       “视听盛宴·惠声惠色”经典电影赏析活动(第九十二期)——《开国大典》,将带大家走进4K修复版的光影世界。这部描绘新中国诞生历程的史诗巨制,经过现代高科技修复,以更清晰的画面、更震撼的音效重现银幕,让我们得以跨越时空,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温度与力量。

       【影片简介】

       再现历史转折的恢弘画卷.

       《开国大典》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89年出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创作的献礼影片。由李前宽、肖桂云夫妇联合执导,影片采用纪实手法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胜利到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进程。

       这部革命历史题材巨制以全景式视角,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138位历史人物的重大时刻。影片拍摄跨越全国12个省市,动用15万人次群众演员,规模空前。

       4K修复:技术让经典历久弥新

       修复过程尤为不易。影片1082个镜头中,有72个是1948、1949年的战地实拍资料片,这些镜头不仅不稳定,还存在大量划痕、油污,修复难度最大。技术团队日夜兼程,有时一天只能修复一秒钟的画面,历时四个多月才完成全部修复工作。

       修复后的影片实现了“四无”效果:无脏点、无划痕、无抖动、无闪烁。同时,原版单声道立体声被升级为5.1环绕声,通过对声音的分离、降噪和重新混音录制,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观影有话讲。。。】

       黄先生:

       “太震撼了!没想到老电影有如此震撼的视听效果。”“原来不喜欢看这个类型的电影,看完了之后感觉特别好,特别兴奋,画面声音都特别棒。不过,这部影片如果排期放在10月1号那天来反映会更好,更加的感受当年我国开国大典的震撼!”。

       唬啸天:

       “电影是史诗级的,加上4K修复技术,再加上5.1环绕立体声处理,整个视听效果也是史诗级的。” 当影片放映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历史时刻,许多观众热泪盈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幕后 · 花絮】

       《开国大典》的拍摄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导演李前宽、肖桂云夫妇在接到任务时,距离新中国成立40周年仅剩1年多时间,但他们怀着对共和国的深厚感情,毅然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

       影片的拍摄场地多选在历史事件发生的真实地点,如天安门广场、中南海颐年堂、西柏坡等。在中南海拍摄毛泽东的戏份时,演员古月坐的位置,正是毛泽东当年最常坐的位置。这种对历史真实的追求,使得影片具有强烈的历史代入感。

       在人物塑造上,导演力求突破传统,加入了大量伟人生活化的场景。比如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一起开会讨论晚上吃什么,毛泽东自己出去逛街,周恩来不许毛泽东吸烟等剧情。这些细节让领袖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电影艺术鉴赏是人们在观看电影时所产生的复杂而微妙的精神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作品通过真实可感的艺术形式引起观众丰富的内心感受与体验,使观众理解影片的思想内涵,获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看电影也是一种社交活动,我们可以与朋友、家人或同事一起分享电影的快乐和感受,也可以通过电影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兴趣和价值观,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感。

       惠城区文化馆视听室是提供电影赏析、音乐欣赏的个性化功能室。该功能室注重声学设计,配备高清投影、环绕音响和舒适的座椅,采用杜比音效技术,提供丰富、清晰且撼人心魄的音效。该技术可进一步增强娱乐的感染力,借助 7.1 声道的环绕声音效,实现为电影提升充满活力的听感体验,从而满足观影的舒适度,打造专业级别的观影效果。

       视听盛宴 · 惠声惠色是基于惠城区文化馆视听室打造的电影赏析交流活动品牌,是为电影爱好者提供观影交流、分享感受的平台。惠城区文化馆将定期在视听室举办各类主题的经典电影赏析交流会,由讲解人从编剧、导演、演员、拍摄技术、音效等电影因素入手,深入分析电影及导演的风格特色和艺术魅力;观影结束可畅谈、交流观影体验和观影感受。通过活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传递主流价值,品味艺术人生。

 

       精彩每一天,文化馆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