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盛宴·惠声惠色”电影赏析活动(第九十三期)带大家走进传记电影《钱学森》,透过银幕感受这位科学巨匠的传奇人生与崇高理想。
【跨越时空的精神之旅】
《钱学森》是一部于2012年上映的人物传记电影,由张建亚执导,陈坤、张雨绮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影片以钱学森一生的重要节点为脉络,生动刻画了这位“中国航天之父”的人生轨迹与精神世界。
电影叙事结构独具匠心,采用双线并行的方式,既展现了钱学森在美国的学术生涯与归国抗争,又精彩呈现了他回国后带领科研团队在艰苦条件下创造“两弹一星”奇迹的历程。
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美国官员嘲讽钱学森回国后“只能去种苹果”时,他坚定地回答:“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只要是我的祖国,种苹果我也愿意。”这句对白生动体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深沉爱恋与坚定信念。
【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
电影展现了钱学森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创新的思维方式。他提出的“系统工程”理论,将复杂工程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在科研实践中,他既强调“错误必须在地面解决”的严谨性,又鼓励团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
【家国情怀与人生抉择】
影片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呈现了钱学森面临的人生抉择。在美国,他拥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环境;回国后,他面对的是简陋的科研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然而,他毅然选择了回归祖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连。
这种“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价值观念,贯穿了钱学森的一生。他与夫人蒋英的爱情故事也为影片增添了温情色彩,展现了科学家家庭与国家命运的紧密交织。
【艺术表现与美学价值】
从电影艺术角度,《钱学森》在视觉呈现上颇具匠心。美国部分的影调华丽鲜艳,而归国后的影调则转为朴素坚实,这种视觉对比隐喻了钱学森人生重点的转变——从物质享受转向精神追求。
影片的配乐也值得关注,特别是《我的祖国》和《新大陆》等旋律的运用,巧妙烘托了人物情感与时代氛围,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观影有话讲。。。】
唬啸天:
影片中钱学森的一句台词令人深思:“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这句话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引发我们对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关系的思考。
电影艺术鉴赏是人们在观看电影时所产生的复杂而微妙的精神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作品通过真实可感的艺术形式引起观众丰富的内心感受与体验,使观众理解影片的思想内涵,获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看电影也是一种社交活动,我们可以与朋友、家人或同事一起分享电影的快乐和感受,也可以通过电影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兴趣和价值观,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感。
惠城区文化馆视听室是提供电影赏析、音乐欣赏的个性化功能室。该功能室注重声学设计,配备高清投影、环绕音响和舒适的座椅,采用杜比音效技术,提供丰富、清晰且撼人心魄的音效。该技术可进一步增强娱乐的感染力,借助 7.1 声道的环绕声音效,实现为电影提升充满活力的听感体验,从而满足观影的舒适度,打造专业级别的观影效果。
视听盛宴 · 惠声惠色是基于惠城区文化馆视听室打造的电影赏析交流活动品牌,是为电影爱好者提供观影交流、分享感受的平台。惠城区文化馆将定期在视听室举办各类主题的经典电影赏析交流会,由讲解人从编剧、导演、演员、拍摄技术、音效等电影因素入手,深入分析电影及导演的风格特色和艺术魅力;观影结束可畅谈、交流观影体验和观影感受。通过活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传递主流价值,品味艺术人生。
精彩每一天,文化馆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