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找素材,比如创文啊、吉他啊、卖荔枝啊。我是惠阳人,很热爱这个城市,也希望把我从生活中的感受变成剧作,让更多人看到这个城市,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谈及自己的作品,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李小惠这样说道。

2002年她转岗到惠州市惠阳区文化馆工作,在近二十年的群众文化文艺工作生涯中,她从“不知道戏剧怎么写”到成为“拿奖大户”,在她的作品中,许多惠阳的风土人情和人文传说搬上舞台成为喜闻乐见的舞台剧。

从田间地头起源的作家梦

谈及自己的文艺启蒙,李小惠说小的时候并没有想过有一天能创作戏剧,那时候的她单纯地爱好文学。“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写作,很小的时候就说自己要当作家了。”    

说到这里李小惠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她回忆道,十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在田里放牛,一眼望过去,禾苗很高、田野很绿、牛在安静地吃草,万籁俱寂之间,她萌生出自己要当作家的念头。“当时觉得一个人好安静、好孤单,就想做点什么。”    

这个场景一直被李小惠记住并藏在心底,之后的她成了“书虫”,从书中汲取知识,并尝试写些诗歌、散文等作品。    

“小时候老师就经常表扬我了,说作文写得好。”李小惠说,老师的表扬为她的写作梦添了“一把柴”。“为了这份表扬,更是努力看书,拼命地写东西。我父母都是种田的,我如果不是看了那么多书的话,真是写不出东西来。” 

长大后李小惠去了报社做财务工作。“我其实一开始是去投稿的,没想到成了正式员工。”李小惠在报社待了几年,后来又转岗去了文化馆,因为她经常发表诗歌散文,看中她的文字功底,文化馆安排她尝试写些戏剧。 

“受到很多老师帮助,第一部作品就拿了市里的三等奖,对我鼓舞很大,后来渐渐走上戏剧的创作之路。”李小惠说,自己开始写戏剧的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敢写,或许是这样,反显得大胆创新、别出心裁。”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寻找创作灵感

2009年创作的小品《老鼠搬家》,是李小惠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一笔,该部作品拿到了第三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优秀剧目、第四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作品奖、广东省文化厅第六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银奖等一系列奖项,还编成了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 

李小惠说这部获奖作品是“改”出来的。  

“改了十几稿,真是又痛苦又开心。”李小惠回忆说,《老鼠搬家》作品灵感源于惠阳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城市越来越干净整洁,老鼠等四害再无容身之所,只能搬家。“2009年7月份正好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小戏小品培训班,就带着作品一起去了,那些专家看了后很喜欢,他们觉得这个想法真新奇,后来在专家的指点下,进行了许多调整,把它改得更完美了,并且搬上了舞台。”    

从这部作品后,李小惠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此后所创作的作品客家山歌小戏《古井的传说》、小品《撞击》、小品《门锁坏了》等接连成为全国小戏小品入选优秀剧目。从业至今,李小惠创作的作品已经获得60余个奖项,其中不乏“重量级奖项”。  

奖项上的丰收为李小惠带来更多创作动力,直至现在,她依然笔耕不辍。   

“这些素材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李小惠举例说,她正修改中的《卖荔枝》,取材于惠阳特产荔枝的网络销售故事;而《古井的传说》衍生于惠阳淡水古井传说;小品《一把吉他》取材于惠阳秋长吉他厂。

李小惠说,要输出作品就需要不停地学习,还要积累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一些素材可能当时觉得没什么,但某一天突然想起,就会成为创作的灵感。”